close

終於有時間可以寫部落格了,最近真的太忙了~工作~還有個人私事~都讓我遲遲提不起筆

不知道你們看了沒??

這部片描寫一位印度貧民窟的數學天才,他不需要驗證就可以把公式,難以解開的數學題目解答出來。而至今,都還沒有人可以驗證他的數學公式。

但很可惜,他因為肺結核的關係,32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我想,電影內容及拉馬努金的一生和經歷可以在網路上google或者進電影院看就可略知一二,

但我今天想要分享的是,拉馬努金給的啟發。

我想分為三個部份來分享這部電影的觀後感,第一個是從拉馬努金個人態度,第二是從拉馬努金的啟發老師-哈代,第三個是從當時英國環境對拉馬的影響以及四拉馬曇花一現的生命來分享。

 

一、拉馬努金是個很聰明的人,尤其對於數學,有著極大的天賦與熱情,

剛開始到劍橋的時候,英國人對於"殖民地"的人種其實不太友善(其實不只殖民地,歐洲人種我想,對非歐裔人其實都不太友善吧)。

在數學的領域中,追求的是驗證、驗證、再驗證,由於拉馬努金太聰明了,他不需要驗證就可以直接把公式給寫出來。這種天賦,會讓人覺得他很驕傲(尤其是對數學權威來說,你根本看不起他)因此而惹毛了教授們。但,拉瑪為了讓自己的數學理念能夠被看見,一直不斷地修正自己,讓自己重新學習,來適應所謂的數學文化-驗證。最後,終於成功地驗證出自己的數學公式。

拉馬努金對於自己的理念總有著不間段的熱情與毅力,雖然感覺周遭(英國數學權威甚至劍橋大學)都不肯定他,但他仍堅持自己,不懈怠地走下去,雖然有著過人的天賦,但他還是願意從頭學習,補足自己沒有的部分,最後終於在期刊上看見了自己的作品。

再來,他勇於表達自己的理念即使周遭的人都不認同,但他堅持走自己的路。

人生也是一樣,很多時候生活中受到很多的啟發,想要做任何事情,但總是三分鐘熱度或者遇到困難就放棄,沒有堅持到底去實踐自己的理念,其實是很可惜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如果我們堅持下去,會有怎麼樣的結果,如果結果超乎自己預期的好,我們會增加工作上或者是生活上的成就感以及經驗,對於自己往後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而且,經歷了一次次的困難,也磨練了自己的膽量,遇到事情也可以安定情緒來思考解決的方式,而不會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

 

二、哈代-拉馬努金的導師以及朋友

剛開始,哈代因著好奇把拉馬努金介紹到劍橋,但因為還不太信任拉馬努金所以對他的"數學公式"存著懷疑。另一方面,對於哈代的私心來說,我想他也想藉著拉馬努金來達到自己事業上的另一個高峰。

但隨著和拉瑪朝夕相處,漸漸地了解這個人以後,哈代開始被拉馬的執著所感動,願意花時間來培養、幫助他出版期刊。

哈代過著一人生活,沒有家人陪伴,因為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學術直到他遇見了拉馬,他對生命的態度有了轉變。

拉馬告訴他,他放棄一切(他的家人、妻子)來到英國不是只為了學習數學驗證,而是要達到他的夢想、實現他的理念。

我想,哈代在這個年輕人身上看見他自己,也是為著理念不顧一切,但他也看見拉瑪對家人、妻子的掛念,因而想起自己的婚姻以及家人的關係。所以,開始不顧一切的幫助、提名拉馬成為皇家會員。

反思,在人生當中如果能夠遇到一個願意幫助自己的伯樂,就要心懷感激並且當自己成功的時候要紀念對方,因為世界上不會有人能無私的幫助你而不求回報。然而,遇到好的導師以及朋友就要好好地維持這段友誼,別任他隨風而逝。

當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成功的時候,就要努力幫助別人,這樣讓你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而不是只限於主管或者老闆的職位而已。

 

三、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經濟蕭條下的拉馬

對於拉馬來說,一個人身處他鄉要面臨的是不只是文化、宗教、飲食上的不同以外,還要面臨創作的壓力,更要忍受家人不在身邊的痛苦以及孤獨感。而英國參戰一次世界大戰,對於殖民地的人民當然不會有好的對待方式。在這樣的環境下,拉馬著實地面臨很大的挑戰。雖然如此,他還是努力不懈,即使身上抱著疾病還是堅持下去。

反觀自己的生活,我真的覺得生在台灣實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許太過於幸福而不知道如何感恩。

在台灣,我們很容易接受外來文化,宗教上也沒有任何的逼迫,反觀伊拉克、敘利亞,要相信基督耶穌是很困難的,甚至在非洲更落後的部落裡,信耶穌是要被火燒、被石頭打死。這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在台灣,有得吃有得穿就真的要感恩了,想想其他地區,還不見得呢。世界衛生組織常常在宣導,請不要浪費糧食,糧食短缺已經是現在人要面臨的問題,如果再不珍惜,再浪費下去,我們會有極大的可能變成現代難民。

四、拉馬的一生

拉馬努金因著肺結核的關係,只活了32年。但在這短短地32中,他不浪費生命,勇於挑戰自己,甚至將自己的天賦貢獻出來,對後代的數學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

我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天讀報紙,剪輯新聞給公司同仁以及主管參考。因著每天必須閱讀新聞,漸漸地培養自己每天看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的動態與發展。

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像上一代的年輕人了,怎麼說呢?好像已經失去了勇於作夢的動力與勇氣。也許是因為現在總體經濟的關係,M型社會越來越極端、也許是因為年輕人工作只圖個溫飽就好,能活過一天算一天

政府不斷地鼓勵年輕人創業創業創業,但卻不支持與鼓勵創業,導致現在年輕人真的創業了,只滿足於自己所創立的小小店面,就覺得已經達成了夢想。從此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哩,自成一格。

感覺這樣的社會型態越來越走向自我中心.....而這樣也開始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也越來越自私,再加上人手一個智慧型手機,整天沉溺在網路世界裡,無法真實地走出虛擬世界跟外界互動,很容易造成自己和外界失聯,甚至失去了交朋友、交心的機會,這樣實在很可惜。

 

挖,一部電影讓我拉哩拉紮的講了一堆,以上純粹個人抒發.....

最後還是要說: 年輕人加油!不要侷限自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ra 的頭像
    kara

    Kara

    k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